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三点一步一步的来体会正手拉高吊弧圈球
一阶段体会前臂和手腕快速收拢,向上前方进行摩擦。
先找到摩擦球的感觉,那么我们先以这种提拉弧圈球的这种动作来体会一下,这个时候你的脚下蹬转和腰部转动的幅度可以不要那么大,先体会把球提拉上台的这个感觉,先把手臂手腕放松,放松,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摩擦的时候这个动作很软,没有快速收拢的话,球就容易下网,如果前臂快速的向上收拢,就靠这个前臂和手腕向上提拉起来,可以再退后一点,拉球的下降后期,把球带起来,这个就是我们提拉弧圈球的这个动作,提拉弧圈球可以处理一般的刚出台旋转不是很强的下旋球,可以用提拉技术把球带过去。1蹬腿这是人体力量较大的肢体,正好用于带动整个人体从静止态进入加速态以利于将来的挥臂击球--与慢起契合。体会前臂的主动发力摩擦,这头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要体会一下手腕的发力
刚才都是前臂发力为主,手腕是捏的比较死,那么第二个阶段呢,我们手腕捏松一点,这个拍形捏松一点,不要握太死放松,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腕快速的发力,如果你捏死的话你这个手腕的爆发力就出不来,动作可以不用太大,还是提拉弧圈球的动作,但是要体会手腕的充分发力,手腕充分的,引拍,展开,向下展开,瞬间发力,手腕,瞬间抖动发力。这个拉半出台的技术要多练,因为很多球无论是对方发球或搓球或回球,出现半出台的几率还是很多的,这种球一定要多加旋转,并注意落点。我们看到手臂的力量加上去以后,这个球就拉的更轻松一些,这是第二个阶段,体会到手腕的放松发力。
第三个阶段腰部的发力和脚下的蹬转力量 后我们要把腰部的发力和脚下的蹬转力量都要加上来,那么这个时候引拍的动作就要稍微大一点,压低,压低下来,压低到什么程度,我们前面的视频有讲过,大家可以看一下啊,压低下来,向上前方,进行蹬转,脚要蹬起来,帮助发力,手腕放松,放松摩擦,蹬起来。有點像蹭起來的,再加大動作,发現從球的左下去摩擦比較有咬住球摩察的感覺。这种赛练脱节的问题还是很普遍的。很多球友练球时非常好一到比赛就不行了,主要还是平时练球时质量不高或者说缺乏针对性。 练球时基本都固定套路,但是比赛时比的是综合能力。根据以上原则推荐少儿用拍配置:8岁以下儿童推荐用拍里奥KC1儿童底板或银河的少儿板N系列,重量轻弹性适宜。包括预判、对旋转的理解,正反手衔接步法等。 建议平时多练正反手进攻能力和控制能力。然后练练发抢、搓摆、搓中起板,正反手起下旋后的上旋相持、包括摆速等。练习时,要多结合步法练习这样才能把技术练得扎实些。当然还有心理因素,比赛和练球的心理是不同的。比赛能发挥出练球时的百分之七十就很好了,这需要自我调节和逐步积累经验。
(1)对长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不愿意经常灌胶,只要每次粘牢,一般几个月不会开胶,除非磕碰等原因。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运动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如果是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特点;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客观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
(2)对短球的判断,由于发球者想要把球发短,手上就不能发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点,所以,短球较难发挥速度的优势,比较多是考虑的落点和旋转。二、板面角度,(1)发侧上旋球时,拍面直立,角度大约在90度左右,并向右倾斜10度左右,否则易易砍漏。在发短球时,一落点一般距球网较近,可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来球的长短。在接短球时,要特别注意手不要过早的伸入台内,以免侧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线往前“拱”,顶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对球的控制,以及来球可能是“伞三角”位置,球是从靠近球网的边线出台,手来不及拿下来,对不准球。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乒乓球俱乐部乒乓球发球机联系方式的双蛇体育于2025/7/24 22:48:28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yantai.mf1288.com/shuangshe-2877879804.html